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论述题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为什么说历史选择了党

近代以来,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很惨)

然而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他们不行)

中国的发展进步,客观上要求有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有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产党的诞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需要党来)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

  • 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 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定的革命性。

在当时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原因是:

  • 工人阶级的人数不多,又比较年轻,许多工人不久前还是小生产者。在党内,出身于小资产阶级的党员占有相当大的数量。因此,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不能不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影响。(自身原因)
  • 它是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开始自己的活动的。(外部环境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有了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光明的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背)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单选选项)
    •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 为什么共产党是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 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国共合作,建立、坚持和发展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

    • 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 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位置,中国人民贏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国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 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 三条道路: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国民党→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民主党派等→第三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

  • 第三条道路:(也叫“中间路线”)

    • 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 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 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 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资产阶级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

    • 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 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 中国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选择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 新文化运动是从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青年》杂志的创办

    爱国民主主义者、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学长,相当于现在的系主任)。

    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人(有很多人主编)刊物。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就是一本杂志和一个大学。

  •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

    •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提倡民主和科学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建设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个目标

    •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现代文学开端)(代表人物:胡适)

  •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

  •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中插入了五四运动,将其分为了“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两个部分。

    •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此时还未广泛传播)
  •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 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此时宣扬的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 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精英运动)
    •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辩证法),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形而上学,“对西方全盘吸收,对传统全盘否定”)。
    • 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是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之一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 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群众路线)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他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值得注意的是,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的个别人物。

    干扰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

  •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即:工人阶级或者叫无产阶级)
    •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一战中:中日均是战胜国,当时国际倒向了日本)

    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来以后可以说是战胜国对于战败国的利益分割会。

    正当学生的爱国运动面临夭折的危险时,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从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至此,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 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因此,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不是无产阶级革命,但是在十月革命后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

  • 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注: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标志是护法运动的失败。

  •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 五四运动的意义:

    •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 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 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进到了理性的认识阶段。
    • 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因此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领导阶级任务对象革命性质所属范围指导思想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一部分三民主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新民民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革命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反资反私无产阶级革命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以后才有无产阶级革命。

决定革命性质的,不是革命的领导者,而是革命的任务和对象。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队伍)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分步骤的: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党小组→中国共产党,将“步骤”和每个步骤做的事对应

  •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先驱者和擎旗人)
    •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主体部分)
    •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林祖涵、吴玉章等。
  •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主张和平改良而并非暴力革命,也称之为修正主义。

    •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一开始就提出了,但是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 如果说,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那么,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即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分为了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是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最大特点。

    并非五四以前马克思主义没有传播,而是没有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党小组/党组织)

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是“党组织”不是“党”)。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织成立以后,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 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织工作。
  • 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 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讨论和研究。

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 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以往的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 中共二大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会议:一大建党;二大立纲并采取群众路线)

    • 第一次提出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军阀代表封建)、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是不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个大问题。
    • 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明文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干的事情)

    • 香港海员罢工:非中共领导、只是参与

    •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共领导,没有取得完全胜利,是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中共领导,取得了完全胜利

    • 开滦五矿工人罢工:中共领导,没有取得完全胜利

      省港大罢工:持续时间最长

      上面都是工人运动。

    • 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农民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条件:(背景)

    • “打倒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国内条件)

    • 孙中山和苏俄代表越飞联名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非常深入的合作),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 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这时的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

      •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 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成为了两党共同的纲领)。因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有是有纲领的。

  •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出题点)

  •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 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 对于大革命的评价:年至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起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因此被称作大革命。

  • 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这场大革命。这是因为:

    • 首先,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口号)
    • 其次,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统一战线)
    • 再次,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群众路线)
    • 最后,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共产党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所熟知的就是:黄埔军校(军队政治)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成为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 大革命的意义:

    • 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 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经受了革命的洗礼,提高了政治觉悟,为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 大革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 客观原因: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 主观原因:

      1.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太依赖资产阶级)
      2. 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根本原因)
      3. 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共产国际瞎指挥)

      遵义会议以前,共产党失败的原因必有:②③;遵义会议以后,党的失败原因就没有③了,因为已经不接受共产国际的指挥了。

  •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与原因基本对应)

    • 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 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这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 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

    • 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

      对南昌起义的评价: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第一次建军)

    • 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 召集中央会议(八七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 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右倾:太依赖资产阶级;左倾:太针对资产阶级;正确做法:又联合又斗争。

    •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 毛泽东: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核心内容)

    • 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 对八七会议的评价: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情况下,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挽救党的三次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早期的文章: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提出了党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思想。(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反对本本主义》初步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提出,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 古田会议:会议通过的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决议案强调,必须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在党组织和军队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环境下,如何从加强思想建设入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这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无产阶级的思想来武装,完全置于党的领导和指挥),对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和坚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 土地革命的任务: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 井冈山土地法: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 兴国土地法: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 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制定了第一个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政权政策)

    •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有了政权)
    • 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第三部宪法性文件)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 第一次是“左”倾盲动错误;

    • 第二次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 第三次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危害最大)

      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是:(错哪里)

      •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
      •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 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 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 中共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

    • 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激进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 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 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 遵义会议的结果: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政治问题:瓦窑堡会议;思想问题:延安整风运动。(抗日战争时期)

  • 对遵义会议的评价: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不等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 鲜明特点: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抗日战争

  •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军事问题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 矛盾论》、《实践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了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开始同国民党中的爱国官兵合作抗日。

一二·九运动

  •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于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一二·九运动的意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瓦窑堡会议: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抗日战争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瓦窑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 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 中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要抗日的;
    •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可能变化的;
    • 地主买办阶级在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时,英美的走狗有可能遵照其主子叱声的轻重,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
  • 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 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毛泽东发表《矛盾论》、《实践论》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时期。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一个宣言一个谈话,标志以着国共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新特点:(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 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 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无政权无军队)

    • 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第一次是新三民主义作为共同纲领,第二次是临时协商,无固定共同纲领。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

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 年卢沟桥事变到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卢沟桥事变到广州武汉失守。此后日军没有大规模推进侵略战争

    战略相持阶段:广州武汉失守

  • 正面战场战况:台儿庄战役大捷,其他全部都是失败。

  •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败退的原因:

    • 客观原因,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
    • 主观原因,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
  • 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抗日。

    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年元旦,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决心互相合作,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 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洛川会议: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 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论持久战》: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

    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敌后胜利-平型关大捷;正面胜利-台儿庄;配合胜利-忻口战役

    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抗美援朝

  • 游击战被提高到了战略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注意分阶段讨论)

    • 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 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 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游击战不是进攻战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这样做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瓦窑堡会议)。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

    • 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 尊重他们的利益;
    • 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不能认为顽固势力是敌人,日军才是)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是

  • 政治建设方面: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

    中间派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不包括地方实力派。

  • 经济建设方面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实行这个政策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

  • 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方面: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鲁迅艺术学院(鲁艺)、延安自然科学院、等。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各界人士要求国民党实行抗战民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 宪政运动:国民参政会中一些党派的代表发起宪政座谈会,批评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宪政运动在国民党统治区普遍开展起来。
  •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后,得到中共南方局所属中共驻香港办事处的支持,并于1941年9月创办了盟报《光明报》
  • 联合政府的主张: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文化界抗敌协会: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后,在中共的影响和推动下,文化界各抗敌协会相继成立,成为文化界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重要标志。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

    • 毛泽东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国情),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 毛泽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

延安整风运动的原因:

  • 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得到很大的发展。广大新党员有很强的抗日精神和革命斗志,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 老党员要适应新形势,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
  • 遵义会议以来,党的路线已经走上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但对曾经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进行认真的清理。

延安整风运动:

文章对象内容
《改造我们的学习》党的高级干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重点)
《整顿党的作风》全党全员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全党全员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 毛泽东指出,学风问题:

    • 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 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 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所以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 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主观主义的实质:理论脱离实际,它颠倒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中共七大: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从六届六中全会开始,到中共七大结束)

抗日战争的胜利

  • 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抗战胜利的标志: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伟大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逢五逢十的抗战纪念年时,需要背诵)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 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 重庆谈判: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政治协商会议(老政协)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人。会上,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推动政协会议达成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五项协议

    政协的上述协议及其他协议,还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但它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叫土地革命,解放战争时期的叫土地改革。

  •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其基本内容是:

    • 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

    • 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

    • 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另一种说法:“征收富农多余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

    • 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地主要斗、资本家不能斗)

  • 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这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

    《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仅限于在解放区)

    注:土地改革分两段,解放前的土改仅在解放区,解放后的土改在全中国。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 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

    • 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
    • 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 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
    • 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飞涨;
    • 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
    • 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农村经济急剧衰退。
  • 第二条战线的学生运动:一二·一运动;一二·三〇运动;五二〇运动。

  • 第二条战线的人民运动:下关惨案。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这些方面,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们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

  •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
  • 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 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它们不再是旧中国反动政权下的在野党,而成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参加者,在中共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道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重任。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 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种;
    •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核心内容)
    • 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 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评价:习近平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 《论人民民主专政》: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毛泽东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时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总结:利用有利的,团结民资。

  • 北京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承担的。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新民主主义性质) 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个历史性文件。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在毛中特里会详细讲)

  • 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

    • 主要依靠劳动者的联盟,即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 建立和扩大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实现领导权的条件:

      • 必须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 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 必须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 武装斗争: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 党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也就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基本完成,反了

非重点

当意识到中国不行的时候:首先认识到技术不行,接着认识到制度不行,最后认为是思想文化不行。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点是年的五四运动

历史使命解释
奴隶推翻奴隶主(×)奴隶推翻奴隶主后自己会变成奴隶主,所以不能肩负推翻奴隶主的使命
封建地主推翻奴隶主(√)承担推翻奴隶主历史使命的是封建地主,他们建立封建地主制度取代奴隶制
农民推翻封建地主(×)农民推翻地主后自己会变成地主,所以不能肩负推翻地主的使命
资本家推翻地主(√)承担推翻封建地主使命的是资本家,他们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地主制度
工人推翻资本家(√)工人觉悟最高,工人推翻资本家之后自己不会变成资本家

反封的任务是资本家的历史使命,因此革命任务带有反封的都是资本主义性质革命。但是因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自身软弱,没有足够实力去完成他们肩上的反帝反封任务,所以中国的情况就变成了中国的无产阶级替资产阶级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 东北易帜:张学良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已的统治。

  • 国民党的阶级代表性发生变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实行清党分共政策后,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因此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仍是两半)

  • 国民政府的性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体现在:

    • 中国仍是一个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之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不变)
    • 中国革命的对象依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任务、对象不变)
    • 中国革命的性质也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性质不变)
    • 中国仍然迫切需要一个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

红军长征的胜利:长征精神

  •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极大地促进了党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成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 占东北:抗日战争的开始: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标志着中国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图华北: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两市(北平、天津)“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这就是华北事变。

  • 全面抗战: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十四年抗战 局部抗战 八年全面抗战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战后世界逐步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在中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此时中国属于美国阵营。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毛泽东指出: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这方面,我们占着优势。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解放战争三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反攻阶段→战略决胜阶段(与抗日战争相比少了相持阶段,多了决胜阶段)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决战阶段)

(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中国革命胜利具有的伟大意义在于:

  • 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道路。
  • 是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道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 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爱国统─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Last modification:May 26, 2023
希望能帮到你(^-^)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