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毛泽东思想

论述题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选择题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 时代背景:世纪末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时代背景还可表述为:革命与战争)。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历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这些经验训练促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形成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 提出思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初步形成(开始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早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缭原》《反对本本主义》

    标志: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趋于成熟: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时期:《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 正式确立: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

  • 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指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 实事求是(根本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 群众路线(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 独立自主(根本政治原则):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 评价毛泽东思想: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 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 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于统一全党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全党的拥护。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毛泽东思想”不等于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本人的思想有对有错,但是只有正确的才是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国情: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替代说法: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极不平衡)

  •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年五四运动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无产阶级得到理论武装后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近代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自在阶级:自然而然存在的阶级。自为阶级:意识到受压迫后主动抗争的阶级

    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是基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为中华民族找到出路;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需要,以及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 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又一个主要对象,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 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

    不同时期的不同革命对象: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他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

    • 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
    • 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 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人民大众)

    •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革命性和妥协性(摇摆性/软弱性)。(动力之一)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 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有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共性),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个性)

    • 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和彻底;
    • 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强大革命力量的形成;
    • 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

    • 条件:率领同盟者斗争并取得胜利;给被领导者以物质福利,并进行政治教育
    • 关键: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 基础:对于农民的领导
    • 基本策略: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 坚强支柱:革命武装力量
    • 根本保证:党的建设
  •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 两种错误思想:

    • ”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
    • "右”倾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总纲领)

  •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第一次阐述,但是还没有和“纲领”进行联系)

    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阐述。(联合、全面、正式阐述纲领)

  •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总之:

    •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今天:人民民主专政,不包括剥削者,例如民族资产阶级)
    •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其他国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消灭工商业、资本家)
  •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 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尊严和独立的;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 科学的: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
    • 大众的: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总道路)

  • 步骤:

    • 初步形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缭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

    • 最终确立: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而确立了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革命道路确立的文章是《战争与战略问题》

      道路理论的确立≠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

  •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依据:(必然性/必要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最主要)

    •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解释了为什么武装夺取政权)
    •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解释了为什么去农村)
  •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 近代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 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 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 怎样走这条道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总经验)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 统一战线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 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最重要);
    • 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统一战线的经验

    • 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最重要的关系、联盟)
    • 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要依据革命的需要,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最重要的经验)
    • 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在革命进程中,要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 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建设人民军队的经验:

    •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要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基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优势)
    • 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坚持这一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 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 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

    • 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新时代,习近平认为在当今时代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题目中如果没说什么时期,就默认问的是当今时代。

    • 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

    • 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 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不是“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因素在现代是主体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但本身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总结:

    年之前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反官资的革命;

    年的总路线:“一化三改”;

    改革开放-今天的总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于:

    • 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
    • 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他们。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合作化道路)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这种积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党中央正确分析了农民这两方面的积极性,提出一方面不能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提倡组织起来,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具体来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和平赎买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

      • 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 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 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 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 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可能性

      •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
      • 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是强硬手段)
      • 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
    •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等;

      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即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是我国工业化初创阶段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与统购包销不是一回事。统购包销是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

      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始终对资产家的利益有一定的照顾。

    •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是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的。(标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开始)

《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原则)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 党在八大前后,特别是毛泽东在月所做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其中,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毛泽东的说法)

    •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 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这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
    • 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毛泽东提醒人们注意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转化问题,认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

  • 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 解决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矛盾,采用专政的方法;
    •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采用民主的方法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

    •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一批评一一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 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 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 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即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初步探索的意义: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及其关系: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并准备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两个不能否定”:既不能用前期否定后期,也不能用后期否定前期。

非重点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 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 实践上: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之走向成功,建立了新中国;
  • 国际上:给其他被压迫的人民极大的鼓舞。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变了)

Last modification:May 26, 2023
希望能帮到你(^-^)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