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道德

论述题

如何对待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有精华也有糟粕。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为今天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复古论(全盘吸收);一种是虚无论(全盘否定)。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割断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的关系,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道德的进步。

注意区别两种概念:传统道德和传统美德,以上是对待传统道德的方法,传统美德也不是全盘吸收,应该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成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正能量。

网络生活会真实地影响现实生活,因此网络生活并不是“虚拟生活”而是“现实生活”。

  •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 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个人品德

  • 个人品德的概念: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 个人品德的特点:

    • “稳定性”:某个人一直缺德,突然某天良心发现,不叫有品德;
    • “综合性”:对男女朋友好,但是对其他人不好,这不是有品德,甚至是很虚伪;
    • “实践性”:光说无用;
  • 个人品德的作用:无论是社会的和谐有序,还是个人的人格健全,都有赖于个人品德的不断提升。

    • 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 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无论是社会的和谐有序,还是个人的人格健全,都有赖于个人品德的不断提升。

  • 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正确的方法有很多,但“根本方法/根本途径”只能是实践)

  • 锤炼高尚道德品格:

    • 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明辨是非)
    • 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
    • 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选择题

道德

什么是道德

  • 道德的起源:

    •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道德属于意识形态,意识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劳动是决定性因素。

    •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

    •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与法律不同,是否违法与主观认知不同)

  • 道德的本质

    •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阶级有关,观念上层建筑)。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道德是一种以指导人的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实践精神,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

      • 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相应地就有什么样的道德。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例: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会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德,资产阶级“私有制”就会产生“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道德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 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

        例:从古至今都提倡诚实守信

      • 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历史继承性:比如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有人脑子里还有封建迷信的残余。

    •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和法律相反)

    •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作为实践精神,道德是一种旨在通过把握世界的善恶现象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并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社会意识。

      虽然是一种意识,但需要行为来体现,嘴上提倡行动不做,不是道德。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

    •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行为前”)
    • 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行为中”)
    •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行为后”,别人对已完成的行为做出评价)
  • 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道德作为维系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巩固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例:法律观念就会受道德的影响)

    •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 道德作为激励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精神力量,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统治者会用道德,被统治者也会用道德)

  • 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道德万能论、道德无用论。

纵向三德(时间维度)

纵向(时间维度)三德:传统美德(古代)、革命道德(近代)、社会主义新道德(现代)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 注重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夙夜在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为贵;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者自爱”、“兼相爱,交相利”

  •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孟子的“五伦”说、“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

  •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与兽不同,就是因为人“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先秦的孔颜之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礼记•大学》首先强调“修身”; “修己、克己、慎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善养浩然之气”、“察色修身、以身戴行”、“自省”“存养”“克治”“知耻”“慎独”“躬行”

我国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一些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 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 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并及时进行抑制和克服;
  • 慎独自律的方法,强调在“隐"和“微"上下功夫,是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意识、情绪进行管理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
  • 知行合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 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发扬中国革命精神

  •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优秀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起于革命,不限于革命)

    •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
    • 中国革命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从它形成的时候起,就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近代才产生),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
  • 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革命道德的灵魂。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贯穿中国革命道德始终的一根红线

    •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道德进步,既要注意在文明交流中坚守自身优秀道德传统,也要在文明互鉴中积极吸收其他有益道德成果。

  • 从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道德都是某个民族或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回应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各种矛盾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具体的民族或国家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每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有自己优良的道德传统,都对促进道德的发展做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
  • 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必须秉承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辩证态度)
  •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继承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 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社会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社会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

  • 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公有制→人民)
    •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 如何理解集体主义原则?

    •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 集体主义三个层次的道德要求:

    •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要求;
    • 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这是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横向四德(领域维度)

横向(领域维度)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作为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社会公德

  • 公共生活的特征表现在:

    •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一言一行对别人有影响)
    •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相对于家庭生活)
    •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写信、视频等)
  •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如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高。

    公共秩序的作用/意义/重要性: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 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

    • 文明礼貌:社会交往必然的道德要求;
    • 助人为乐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 爱护公物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 保护环境: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 遵纪守法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底线),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公民生活最基本的要求是爱国守法,与公共生活的基本要求区别开来。

职业道德

  • 爱岗敬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低)基本要求
  •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
  • 办事公道;
  • 服务群众;
  • 奉献社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家庭美德

非重点

个人品德

论述题

非重点

道德的变化发展:与人类社会变迁完全吻合;道德作用越来越重要;

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聚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是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精神状态等方面同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都要聚焦这个目标,须臾不能偏离。要不断深化对时代新人丰富内涵、时代特质、根本要求的认识和理解,更好担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

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 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职业道德:

  •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 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 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 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 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家庭美德:

  •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 注重家庭: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 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注重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家风,促进家庭和谐。
  • 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 婚姻与家庭。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 婚姻中的道德规范。家庭美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 尊老爱幼:子女要孝敬、赡养父母及长辈,父母要抚育、爱护子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 男女平等: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既表现为夫妻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人格地位上的平等,又表现为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子女。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还是法律原则;
      • 夫妻和睦: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和睦是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互敬互爱、互助互让。
      • 勤俭持家;
      • 邻里团结;

向道德模范学习:

  • 道德模范的内涵:道德模范主要是指思想和行为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向善且为人们所崇敬、模仿的先进人物。道德模范既包括在一定社会道德实践中涌现的符合特定道德理想类型的人物,又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能够近距离感受的具有积极道德影响的人物。

  • 学习道德模范:大学生学习道德模范,就是要

    • 学习道德模范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高尚情怀,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创造人生价值;
    • 学习他们见义勇为、勇于担当的无畏精神;
    • 学习他们以诚待人、守信践诺的崇高品格;
    • 学习他们敬业奉献、勤勉做事的职业操守;
    • 学习他们孝老爱亲、血脉相依的至美真情。

    大学生要时时处处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在公共场所、邻里相处、行路驾车、外出旅游等不同的场合做到崇德守礼、遵规守法,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 志愿服务的内涵: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服务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我国各地各有关部门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了志愿服务的中国特色,促进了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志愿服务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 志愿服务的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其中,奉献精神是精髓。

  • 大学生要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

    • 一是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 二是帮助弱势群体。
    • 三是做力所能及的事。

引领社会风尚: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人们在社会道德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大学生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促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Last modification:May 26, 2023
希望能帮到你(^-^)V